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07的文章

念故人

那些人算是生命中的故人呢? 最近上了朋友的blog看見他寫了一篇以這為標題的文章。在一個科技發達到,即使橫隔半個地球也能藉由網路、電話交談甚至看到彼此的時代中,哪些朋友可算作已經成為過去式呢? 大學之前的我,是個往前走就不太回頭看了的人。真正會偶爾想念的只有兒時的玩伴,但那也真的只能算是一種追憶了。真正信主後,與人的連結變得比較好。慢慢地,我發覺要把一些人因為環境變遷而從心裡放掉時,心裡有一種複雜的情緒。對於那些同在基督裡的,我有真實的盼望,我們的關係是永恆的,因此並不會太傷痛。但幼時的記憶,叫我知道,關係一旦少了溝通,至少在真實的生活中,它仍會感覺像是一種失去。人們遷移的速度愈來愈快,如果用是否同在一個時空當中來當作標準,那我的故人應該很多很多吧,包含我遠在加拿大讀書的弟弟在內。 ##CONTINUE##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開始認知到在感情的世界中, 時間 真的是個沒有辦法操控的元素。再多人際關係建立的技巧、再成熟的個性、人與人之間再相似的個性都沒有辦法在時間有限中,促成一份深入且彼此信任的關係。也許有激情、也許有一些火花,但也就只是那樣了。 於是,我很審慎的開始會去思考,有哪些人我決定就把他/她留在過去,又有哪些我會在突然思想起對方時,允許自己多想一想,為對方作一個祝福的禱告,甚至鼓起勇氣寫封email告訴他/她,即使對方人在遠方。我必須承認,前兩個動作是比較容易作的。有時候夜半人靜睡不著時,我會像是在腦子裡寫下一段想對對方說的話,但是也就那樣了,好像沒個好理由真正說給對方聽。半夜想到的話往往太心底了,看不見對方,無從知道當下兩人的頻道是否相近,很怕自己的一股腦兒反而造成對方的困擾。 這篇就算是寫給今晚想到的諸多故人的吧,我願認真活在當下,愛上帝擺放在我身邊的人,但我還是想念你們。

Thank you for giving to the LORD

很小的時候就聽過兒童版的這首歌,很喜歡,成為我對永恆中的榮耀的一個美麗的畫面。 福音歌手Ray Boltz 寫和唱的,可是我還是很想找到當年聽過的兒童版的~ ##CONTINUE## 歌詞 I dreamed I went to Heaven, you were there with me. We walked upon the streets of gold beside the Crystal Sea. We heard the angels singing, then someone called your name. You turned and saw this young man, and he was smiling as he came. He said, "Friend you may not know me now," and then he said, "But wait -You used to teach my Sunday School, when I was only eight. And every week you would say a prayer before the class would start. And one day when you said that prayer, I asked Jesus in my heart." Chorus Thank you for giving to the Lord, I am a life that was changed. Thank you for giving to the Lord, I am so glad you gave. Then another man stood before you, he said "Remember the time, A missionary came to your church, His pictures made you cry. You didn't have much money but you gave it anyway. Jesus took that gift you gave And that's why I'm in Heaven tod

矛盾之ㄧ

嗯~ 最近挺悶。而且我愈來愈認為自己真的不是個愛講話的人。或者應該說,我很挑講話的對象和話題,兩者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個就好像腦子變醬糊;像畫畫沒靈感或是少了那個當下唯一想用的顏色。可是,我又不能不說話,不說又會思路阻塞,激發不出靈感來。所以很矛盾,不愛說話因為覺得挺累人的,但又不能不說。有點像是我和運動之間的關係。 ##CONTINUE## 我去看了 朋友的Blog 講有關Leadership 的議題,裡面有一段說到: 所以 Buckignham 認為首要的工作,就是人要認識自己的強項:你要明白做什麼事情時 "You feel strong"。何謂storng則滿足下列四個記號(sign): Success 成功:這是事實上的成功,要做得好。 Instinct 本能:本能就是本能啦。 Growth 進步:會不斷成長與進步。 Needs 需要:你覺得你需要這個。 基本上,覺得自己好像很少 feel strong 又或者,只要有一點點意識到有這種感覺時,馬上把它等同於驕傲 於是就feel guilty of feeling strong~

從現在中美大學生差異,思想未來

今天在一個叫做新華社區的新聞網站上看到一篇這樣的文章,覺得內容很值得人想一想。我把它轉成了繁體中文,方便台灣的朋友讀。 題目:中央電視臺讓你體會中美大學生差異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邀請中美兩國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參與。其中,美國的12名高中生都是去年美國總統獎的獲得者,國內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著名大學錄取的優秀學生。 整個節目中的兩個環節因為中美學生表現的強烈對比,令人震撼。 他們幾乎一致地選擇了真理和智慧, 而我們選擇了財富和權力。 ##CONTINUE## 在價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別給出了智慧、權力、真理、金錢和美的選項,美國學生幾乎驚人一致地選擇了真理和智慧。他們有的這樣解釋,如果我擁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應我就會擁有財富和其他東西。而中國高中生除了有一個選擇了”美”外,沒有一個選擇真理和智慧,有的選擇了財富,有的選擇了權力。 中國學生直奔權力和財富這樣的結果,忽視了如何實現的過程,不去思索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我們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們的觀念裏已根深蒂固,社會上對於金錢的過分熱衷追逐深深地影響著他們。 我們吟詩弄賦,他們腳踏實地 接下來的環節是制定對非洲貧困兒童的援助計畫。首先由中國學生闡述。我們的孩子從中國悠久的歷史入手,從歌頌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到吟詠茶馬古道,然後有人彈古箏,有人彈鋼琴,有人吹簫,三個女生大合唱,一人一句,一會又是一個人深情地背誦,然後是大合唱。最後對非洲的援助計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只說組織去非洲旅遊,組織募捐,還去非洲建希望小學。整個感覺是一個大掃帚,後面拖個小尾巴。 有一個留美的華裔作家發問,你們募捐,要我掏錢出來,首先你的整個援助計畫得打動我,我還要知道我的錢都花在什麼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錢是不是都真正發揮作用了。我們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問題面面相覷,誰也回答不出來。 美國高中生的方案,則是從非洲目前的實際情況,從也許我們都想不到的非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飲用水、愛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來很細小的實際問題入手,每一項,做什麼,準備怎麼做,甚至具體到每項的預算,而那些預算竟然準確到幾元幾分。每個人分工明確,又融成一個整體,整個計畫拿來就可以進入實施階段。 與美國學生的成熟幹練穩重不同,從節目表現的東西來看,中國學生完全與社會實際脫鉤,眼光局限,而且欠缺整體意識,除了才藝展現,就是書本